1962年,一對新人來到民政局登記結婚,他們幸福的樣子看起來跟其他新人并沒有什么不同,唯一特殊的是,新娘收到了來自毛主席的祝福禮物。這位新娘是誰,怎么會有這么大的面子?
這位特殊的新娘名叫劉思齊,曾經是毛主席的兒媳婦。至于她為什么在1962年再婚,我們還得從頭說起。
1938年,話劇《棄兒》在延安上演,舞臺上,一對革命夫妻被反動派逮捕,衣衫襤褸的小女孩在寒風中奔走呼喊著“媽媽!媽媽!”,這讓臺下的毛主席想起了妻子楊開慧犧牲后毛岸英兄弟三個的遭遇,深受觸動。演出結束后,毛主席特意找到小演員,詢問她的名字。一問才知道,小姑娘名叫劉思齊,父母是劉謙初和張文秋。
劉思齊的遭遇和《棄兒》很像,在她還在母親腹中時,父母就被捕入獄,父親劉謙初不幸犧牲,母親被釋放后不到一月就生下了她,因此劉思齊的身世也是比較坎坷的。毛主席自然也十分清楚劉思齊父母的事情,于是嚴肅地說:“這是烈士的后代,我們有責任好好教育她。”當時毛主席的女兒不在身邊,看著可愛伶俐的劉思齊,主席彎下腰來,親切地問她:“我做你的干爸爸,你做我的干女兒,好不好呀?”就這樣,劉思齊成了毛澤東的干女兒,經常去毛家做客。不過此時毛岸英還在蘇聯學習,因此兩人從未見過。
之后幾年,劉思齊又經歷了更多的苦難和波折。由于國民黨的迫害,她的繼父被害身亡,母親和她再度被捕入獄,這一待就是6年。劉思齊的少女時光雖然是在監獄里度過,但這并沒有讓她怨天尤人,反而鍛煉了她堅毅的性格。
1946年,劉思齊終于出獄回到延安,此時毛岸英也恰好學成回國,這是兩人第一次見面。劉思齊這時已經16歲,正是亭亭玉立的爛漫少女,而毛岸英比她年長8歲,對于父親這個干女兒,毛岸英覺得這個女孩可愛伶俐又不失大方,心里很喜歡,不過此時兩人還是純粹的兄妹之情。
毛岸英和劉思齊感情的轉折點發生在1948年。那一年,毛岸英從山東來到了西柏坡工作,正趕上劉思齊來探親。一天,劉思齊去看望干爸爸毛主席,在毛家她又見到了毛岸英,這是兩人的第二次見面。晚上,毛主席留下劉思齊吃晚飯,作為主人,毛岸英自然要好好招待劉思齊,沒想到兩人幾乎一見如故,十分有共同語言。
18歲的劉思齊已經是個大姑娘了,當時普遍結婚比較早,劉思齊自然也吸引了許多人上面說媒,只不過她自己對其他人都沒有什么特殊的感情。然而這次與毛岸英的重逢卻讓劉思齊的心產生了特殊的悸動。
劉思齊在西柏坡差不多待了1個月,這段時間里她跟毛岸英經常見面,兩人漸漸產生了感情。不過,此時劉思齊卻開始患得患失起來,她覺得毛岸英是留過洋的高材生,又是主席的兒子,而自己因為坐牢耽誤了學業,是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的孤女,兩人并不相配。毛岸英比劉思齊年長,很容易就看出了她的擔憂,他對劉思齊說:“你還沒出世就同媽媽坐過牢,到新疆后又被反動派關押了近四年,我是八歲和媽媽坐牢;你的父親為革命犧牲了,我的母親也為革命犧牲了。其實咱倆沒有差距,都是一根藤上的苦瓜??!”這番誠懇的談話使劉思齊徹底放下了心防,兩人確定了戀愛關系。
一段時間后,毛主席發現了兒子和干女兒戀愛的事情,他非常高興,劉思齊幾乎是他看著長大的,性格、人品都絕對是上乘,他相信兩人結合后一定會幸福的。毛主席親自向劉思齊的母親張文秋詢問意見,雙方父母對此都很滿意,不過當時國民黨還在做垂死掙扎,時局仍未穩定,為了安全起見,毛岸英和劉思齊先訂了婚。
新中國成立后半個月,1949年10月15日,在中南海豐澤園,到處都是一片喜氣洋洋,因為今天是毛岸英和劉思齊正式結婚的日子。
影視形象
毛主席準備了三桌酒席,周總理、朱德等領導人都是見證幸福的賓客。宴席上,毛主席拉著劉思齊的手,欣慰地說:“你過去是我的干女兒,現在成了我的大兒媳婦,我祝愿你和岸英和和美美,共同進步”
毛主席將自己在重慶談判時穿過的黑呢子軍大衣送給了毛岸英,當作新婚禮物,感慨地說:“爸爸欠你們的太多了,只要你們幸福,我也就別無遺憾了。”
毛岸英和劉思齊沒有豪華的婚禮和奢華的禮物,他們就像一對最平凡的小夫妻一樣,但這兩個從小受盡苦難的孩子都很滿足,他們終于擁有自己的家了。
婚后,劉思齊要繼續上學,只能在周末回家,而毛岸英工作也很繁忙,兩人聚少離多,但這并沒有影響他們之間的感情,小夫妻的生活十分美滿。然而好景不長,毛岸英婚后不到一年,朝鮮戰爭打響了,出于各種考慮,我國決定抗美援朝。毛岸英雖然是領袖的兒子,但卻搶先報了名,他不怕戰爭也不怕死,唯一擔憂的就是父親和新婚妻子。
1950年10月14日,剛做完闌尾炎手術的劉思齊在住院休養,傍晚丈夫毛岸英像往常一樣來看望他,只是今天毛岸英看起來心事重重,似乎有什么話想說。
猶豫再三,毛岸英握著劉思齊的手說自己又要出差,劉思齊早已習慣了丈夫的繁忙,問他這次要去哪,毛岸英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,他告訴妻子,自己要去的地方很遠,通信不方便。
劉思齊無奈地點點頭,又過了一會兒,毛岸英突然說:“思齊,你知不知道有個朝鮮半島?”劉思齊說:“朝鮮不是在打仗嗎?這兩天報紙上廣播里都在講這個事兒。你問這干啥?”怕引起妻子的懷疑,毛岸英連忙掩飾地說:“嗨,我沒有別的意思,是在考你的政治呢!”
即將離開家人奔赴戰場,毛岸英十分不放心,再三叮囑劉思齊,有空多去看看父親,還要關照弟弟毛岸青。對于丈夫的囑托,劉思齊自然是滿口答應,只是心里有些奇怪毛岸英的反常。直到半夜,毛岸英才依依不舍地離開醫院,劉思齊此時哪里知道,這竟是兩人最后一次見面。
后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,毛岸英犧牲在了朝鮮戰場上。得知這一消息后,毛主席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,但更令他不放心的是兒媳劉思齊。毛岸英走后,劉思齊按照丈夫吩咐的那樣,經常來探望主席、照顧岸青,每次見到主席,她都會問有沒有丈夫的來信。她是那么期盼著丈夫能早日歸來,毛主席實在不忍心告訴她這一噩耗。
直到3年后,劉思齊才看到了一張毛岸英身穿朝鮮人民軍軍裝的照片,她才知道丈夫口中的“出差”其實是抗美援朝。又過了幾個月,戰爭結束了,志愿軍陸續返回,而劉思齊始終沒有等來丈夫,她才意識到,毛岸英已經犧牲了。
雖然兩人成婚才一年,但感情卻十分深厚,乍聞噩耗,劉思齊幾乎要崩潰??吹剿@個樣子,毛主席心里也很難受,他早已將劉思齊看作是自己的親女兒。為了轉移劉思齊的注意力,毛主席把她送到蘇聯留學。
時間能撫平傷口,但不能去掉傷疤。幾年過去,劉思齊接受了現實,但在內心深處她始終沒有忘記丈夫。在1959年,劉思齊終于有機會去朝鮮親手為毛岸英掃墓。我們無法想象劉思齊站在毛岸英墓前時是什么心情,臨走前,她用手絹帶走了墓前的一捧黃土。
毛岸英去世后,劉思齊始終一個人生活,眼看著她快30歲了,毛主席希望她能再找一個伴侶,多次勸她再婚,還多方托人為她物色對象。這時,空軍學院強擊機教研室教員楊茂之走進了毛主席的視線,楊茂之也曾在蘇聯留學,而且為人忠厚老實,人品過硬。毛主席對他十分滿意,于是親自給劉思齊寫信“催婚”。在主席的大力支持下,楊茂之和劉思齊走進了婚姻的殿堂。
晚年劉思齊
1961年12月31日,劉思齊把再婚的事告訴了毛主席,主席非常高興,他是真心把劉思齊當女兒,自然希望她能幸福。毛主席把自己的兩首詞《卜算子·詠梅》《七律·和郭沫若同志》,親自書寫送給劉思齊以作紀念。結婚那天,毛澤東又讓人送去300元錢,作為嫁妝。
主席看中的人自然不差,婚后,楊茂之對劉思齊很好,兩人過著平靜的生活。劉思齊和楊茂之有4個孩子,在征得楊茂之同意后,劉思齊給大兒子起名為楊小英,以此來紀念毛岸英。
版權聲明:本文為 “魅力女人網” 原創文章,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;